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能否当好筑梦人,教师个体的教学发展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教师教学发展是达到教师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消除教学障碍,进行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策略,进而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过程;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构建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需要;是考量本科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因子。
鉴于此,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为教师教学发展搭建各类平台,在2017年中青年教师教学研修班上,围绕“加强教学互动,提高课堂质量”“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及其成果的转化”五个主题进行沙龙式研讨。从本期起,校报将在“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估”专栏相继推出上述五个主题的研讨内容,以燃发教与学的思考,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再提高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再提升。
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鞠金涛
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是布置任务,在学生全面接触课程之初,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深入课程,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要实现上述目的,要求老师自身要具备相当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一个老师本身的造诣达不到一定高度,那么以布置任务这种灵活的方式来组建的教学内容就难有针对性和整体性。
作为新入职教师,我现在急需要加强的是如何将知识点讲得透彻、解答到位,由此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假以时日,当我对这门课有了更为系统个性化的认识和见解以后,我会尝试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记忆。
艺术与设计学院 陆小玲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我主要使用四种:
一是精选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呈现精选案例,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抓住重点、热点问题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这种方法环环相扣,既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又能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二是小组主题研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
三是学生制作方案。课前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查资料解决问题,并制作成PPT到课上进行讲解,直观地将各组的解决方案进行比照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四是实践课题贯穿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初设立创新实践课题,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承接相应课题。同时,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把创新课题融入进来,做具体讲解和分析,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在课程结束之际形成成果,增强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 伟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很多,可以说这种互动没有定法,却有大法,那就是要贴合师生实际。通常,我会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和被动思考束缚,大胆自主思考。譬如对概念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给出答案,然后再引导他们对照教材进行比对思考,检验他们思考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如果碰到一些复杂问题,或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我会鼓励他们去尝试,先简单思考,或者试着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譬如《采购管理》中采购有一项分类是“现货采购”和“远期合同采购”,我就引导学生从购房的“现房”和“期房”形式来考虑,并教导他们学会归纳总结。
此外,授课过程中,我常常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感受等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来提醒学生要注意什么,要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引导教育,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我的好感,无形中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课堂效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于忠霞
课堂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课堂控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师生共同发现与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应是随机发生,不一定要人为设计出某个时间老师讲、学生讨论,也不全是老师问学生答。教师既要善于引导,更要善于倾听。与此同时,教师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以良师益友的形象感召学生,以风趣生动的语言折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定的威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
数理与化工学院 黄红云
国际上工程教育做得好的发达国家都在贯彻实施“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的工程教育理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国家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正在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我们学校各专业也正在积极参加专业认证。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承担全校理工科班级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我始终坚持持续改进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持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这也是我信心的来源和动力的源泉,我将继续深刻把握工程教育核心理念,持续改进教学活动,提升课堂质量。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史 永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已有9年时间,在课堂教学互动方面,我一直坚持两点:
一、多搞“小动作”
广义上而言,教师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都属于课堂互动的内容。对于一些同事所说的“每次课都要换衣服,免得学生审美疲劳”,我深表认同,也积极这样行动,收效显著。随时注意语音、语速和情感的调配;借助扩音器、黑板擦等道具搞“小动作”,对学生睡觉、打盹、开小差等情形的改善效果明显;艺术性地进行课堂提问,指名道姓请学生解答,或到黑板前来讲解阐述。
二、把握好深入和浅出的关系
深入浅出是课堂讲道理、明实例的常用方法。课堂上,我会根据实情灵活把握好深入和浅出的关系及其度量。如果学生数学基础扎实精深,讲理论的时候他们兴趣盎然,就多讲理论,反之就少讲。在教学材料的准备工作中,我会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收集案例和典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产生同声相应的效应。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482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