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盛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这种方法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最快最省力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但弊端也十分鲜明。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之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依托,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教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进行密切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发现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诚然,理论上的策略“有数”,实践中的实施却是“无数”的。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我校五位中青年教师有话说……
张凤娇(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形式的教学工作,都要首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关注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都认真参与,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完成。鉴于此,我认为可以适当允许教师利用手机进行现场教学,围绕教学大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思考,寻找对策和答案,构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寻找答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始终在“唱主角”。
包海兰(民航飞行学院):
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这一主题,我认为: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目标应是学生的获得;突出的是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考验的是教师能否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而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落地的唯一路径。具体而言,本人力求做到:
贴合学生兴趣等实际,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前沿的学习资源或平台,使其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譬如,在《管理学》授课中,向学生推荐了 “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及大量案例、名师讲座资源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热情,为课堂学习垒高基础。
摆脱幻灯片束缚,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高度关注他们对所授课程的认知理解,倾听其思考,并进行点评指导。
组建互动学习小组,增加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班班互动,进而带动整个班级、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课程伊始,我会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互动学习小组,管理上采用计分制,根据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课堂纪律、考勤、问答情况、讨论及其结果分享、小组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周计分。每四周进行一次小结,学期末进行总结,对计分优先的小组给予多样化奖励。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很好地规范了课堂纪律,调动了学生的互动兴趣。
创设实践学习机会,给学生布置综合实践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原理运用于实际。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及时反馈关于教学的任何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应以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为支撑,教师要以专业的专长以及儒雅、热心、幽默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感召学生。
顾黎萍(经济与管理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教学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以往分组时,会尽量做到均衡,如男女搭配、好差搭配等,以期达到以点带面,提升小组成绩的效果。但实践证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此,我调整了策略,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让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尤其是上台讲解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争着上台的现象。
容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在讨论、讲解时,难免出现一些偏差或错误,如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的应用不对、思考方向发生偏移等。以往发生此类情况我都会及时纠正,认为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结果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到问题后,课堂上我不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不打断学生,让他把要表达的表达完毕之后,再让其他组来提问或作评价,我同时记录下关键内容,最后进行总结点拨。在思维交锋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刻了,思维也开阔了。
陈桦(教育与人文学院):
《即兴弹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乐理、和声、视唱、钢琴弹奏等内容,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时,适当将乐理、和声、曲式等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融入进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融合,以避免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战、相互脱节。
一直以来,单一的集体授课、单一的小组授课是《即兴弹唱》的两种主要教学形式,这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两种形式综合:在即兴伴奏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采用集体授课形式;在乐曲编配与弹唱环节,采用小组课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付毅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我看来,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业规划,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因材施教。任何专业的学生,大致都可分为三类:什么都不想学的,占比较少;中规中矩,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占比最大;对自己有严格要求、有较高追求的,占比较少。
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都存在一定问题,教学过程中就既要从学业上,更要从思想上去发力,严格要求,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以致顺利毕业。
第二类学生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态度端正,教学策略应以引导为主,引导他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类、操作类的教学环节设计,将之培养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第三类学生有长远的学业职业规划,大部分都有考研、出国深造的短期目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朝着这方面去努力,注重考研、出国深造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另外,这部分学生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导他们适度参与老师的教科研项目,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最终将之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48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