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金课”在高教界成为热词,打造“金课”的行动也在全国高校迅速蔓延。什么是“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将其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然而,“金课”究竟长啥样?
21日上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文探秘》《普通天文学》主持人,教育部高校天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向东,应邀为我校二百多位副教授和新进教师作教学学术报告——《宇宙简史》课程建设,即 “名师大讲堂”第29讲。
大家通常认为,育人是思政课的主题。吴岩司长曾在报告中提到,“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群体是专业课老师。”李向东教授和他的团队历经两年、五易其稿、精心打造的《宇宙简史》,是一门面向文科生的天文课程,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建设目标和课程主线,多学科(融合哲学、 宇宙和天文学)、多平台联合打造。
南京大学的学生提到这门课程,认为它是“一场神奇的时空之旅,通过这堂课,可以洞察宇宙和星体的起源与终寂,可以了解在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历史上宇宙观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在外星生命与时间测定的外部探索过程中,完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重塑”。更有学者评价“《宇宙简史》课程既有知识的讲授、历史的铺陈,也有科学的闪耀、价值的引领,更有大国情怀的勃发和文化自信的彰显。课程抓住了天文学科这一罕见而独特的视角,将思政教育的目标与课程建设目标紧密相连,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在,人文关照与品格养成并重。”
此次报告,李教授围绕《宇宙简史》长达两年的课程建设,着重分享了四点体会:“立意——确立课程建设目标”(好奇心、鉴赏力、世界观是任何一门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创意——整合构建课程大纲(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求)”、“汇意——有机融合内容内涵”(1994年彗木相撞话题引出走向哲学和终极关怀)、“达意——选取有效表现方式”(团队融创式)。他在报告中还强调,课程建设要秉持以下理念: “以生为本、实事求是”,“立德树人,目标在学生,关键在教师”,“最好的教育是享用终生的教育”,最后以一句意义深远的话语——“既在课程中,更在建课中”收尾。
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希望这门课像一颗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从课程出发,一步一步走向对宇宙的了解和理解,最终能够像一只蚂蚁欣赏一朵花开的美丽一般,去欣赏我们这个宇宙的辽阔、宁静以及和谐。”
李向东教授和他的团队创建的《宇宙简史》,可谓实至名归,一门真正意义上的“金课”。


(党委宣传部 王超/摄影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苗贵松、陈莉/文 吴邦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