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我校“名师大讲堂”第31讲开讲。此次大讲堂特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刘宝存教授,作《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与申报》的学术报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吴邦江主持报告会。
学术报告开始前,党委书记曹雨平礼聘刘宝存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当场颁发荣誉证书,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教授从“大学老师为什么报课题?”和“申报课题为什么没有成功?”两个大家感同身受的问题切入,分为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途径、选题原则、设计论证三部分阐发,尤其是在“设计论证”,按权威申报范式,细化为一般要求、课题团队、选题依据、价值意义、文献综述、对象目标、框架要点、学术观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参考文献和研究基础13项说明,思维开阔,条分缕析,况且都是结合自身申报或者评审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和盘托出,谦逊平和,娓娓道来。这对提升我校教师申报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科研能力,具有很高的借鉴、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注教育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国家战略和世界大势,是刘宝存教授始终强调的研究“法宝”。大处着眼,精心落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该是现场我校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分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实验室主任,2019年度副教授教学研修班学员,校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校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对象,第二届卓越教师培养对象、优秀青年教学能手培养对象、2019年新教师岗前培训班学员等全体观众的共同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学术报告举办的同一天,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秋)上正式发布“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我校荣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19预发布)20强(排名第18位),可喜可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孙悦娟/摄影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苗贵松/文 吴邦江/审核)